黨員干部帶頭簽訂承諾書。 張金柱 攝
中新網六安7月11日電 (夏瑩 張金柱)“婚喪事,要節儉。移風俗,少花錢……”近日,在安徽省霍山縣漫水河鎮新鋪溝村,一首朗朗上口的《新鋪溝三字經》在當地傳誦開來。記者采訪了解到,這是該村專門請老教師編寫的,旨在倡導移風易俗。
新鋪溝村黨支部書記吳紹中說:“今年村里有13個孩子考上了大學,目前都沒辦升學宴,也不準備辦,風氣愈來愈好。”
近年來,霍山縣以大力整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為重點,倡導文明節儉、開展移風易俗,成效較為顯著。
安徽霍山新編“三字經”倡移風易俗。 張金柱 攝
“過去人們常說‘頭頂鍋兒賣,人情大似債’。這些年百姓有錢了,但‘人情風’卻水漲船高、愈演愈烈。任其發展下去,很多人會因此而返貧。”吳紹中談到“人情風”的危害時,便想起了村里65歲的老人陳本榮,獨自一人生活的他,村民家里有喜事,也會隨份禮,本就不富裕的他,竟因隨禮成了貧困戶。
村民們已經習慣了操辦喜事,如何扭轉風氣呢?吳紹中表示,扭轉風氣關鍵是干部。“我了解到,群眾對大操大辦非常反感,都覺得需要來個急剎車。但真要干起來,領風氣之先,誰也不愿帶頭。”
“為了改變風氣,2014年9月,村支書的兒子結婚,沒再像以往一樣設賬房。”吳紹中介紹,村支書當場向群眾承諾,不收一分錢的禮金。村支書開了好頭,大家爭相效仿。
村里婦女干事的孩子考上大學,不辦升學酒;村文書搬新家,拒絕收禮金。在當地,安置點里的48戶村民搬新家,沒有一戶辦喜宴收禮金,村里的風氣有了大轉變。“我的兒子馬上要結婚了,我和老伴一再鼓勵他們去旅行結婚,不邀請親朋好友。”新鋪溝村紅白理事會會長王遇春爽快地說。
“在了解到新鋪溝村的新氣象后,縣里出臺了《關于進一步做好全縣移風易俗工作的實施意見》,從制度層面上把好關口、扎緊籠子,確保常態化、長效化。”霍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、文明辦主任陳林說。霍山縣要求各村因地制宜,完善村規民約,讓“微規章”成為約束群眾大操大辦的“硬杠杠”,通過村民議事會、紅白理事會、道德評議會、禁毒禁賭會,推動移風易俗“軟任務”變成“硬約束”。
據了解,霍山縣還制定了《關于規范全縣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》,要求黨員干部帶頭簽訂承諾書。陳林表示,今后要加大農村文化樂園、鄉村少年宮、農家書屋等文化陣地建設,讓廣大基層群眾有所學,推動社會風氣向好向善。(完)
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版權所有: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
主辦單位: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 地址:安徽合肥梅山路8號 郵編:230021
聯系電話:0551-65533351 投稿信箱:[email protected]